胃內有癌,吃飯先知?吃飯時如果總出現3種現象,勸你做下腸胃鏡
胃癌常被人們稱之為“沉默的殺手”。
其是發(fā)生于胃部粘膜的消化類腫瘤疾病,據調查資料顯示,我國每年新增的胃癌患者高達40萬人,患病人數占據全世界的一半,在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中發(fā)病率穩(wěn)居第二名。
眾多胃癌患者發(fā)現即被判以死刑,以為是簡單的胃部疾病,沒成想一張診斷證明了斷余生。
醫(yī)學臨床上大概有80%的胃癌患者發(fā)現即為晚期,活過5年的幾率只有20%。
面對這個惡性腫瘤疾病,身體真的沒有給一絲訊號嗎?
其實不然,胃癌患者在身體多個部位都能找到蛛絲馬跡,尤其是吃飯過程中,更是有蹤跡可尋,那么胃癌患者在吃飯時會出現哪些表現?
1、胃部疼痛
正常進食時胃部并不會具有任何不適,若是在吃飯過程中感到胃部疼痛難忍,尤其是食用生硬、高熱量且不好消化的食物時,應當及時去做胃腸鏡,排查是否患有胃癌。
胃癌初期患者胃部會有間歇性的疼痛,隨著病情逐漸惡化,疼痛的感覺難以緩解,疼痛加劇。
2、吞咽疼痛
胃癌患者在吞咽食物過程中,會感受到一種刺痛感與窒息感,咀嚼時,胸骨后面會產生不尋常的異物感,甚至在進食過程中也能明顯感受到有細碎的食物附著在食管壁上。
3、食不下咽
胃癌患者由于胃部的惡化,會產生食欲不振的問題,就算看到再喜歡、再美味飯菜,始終提不起興趣。
這是由于腫瘤細胞的大面積擴撒擠壓到消化系統,致使食物殘留在消化系統后,無法正常進行消化吸收,從而產生干嘔、反胃的表現。
這一系列龐大又恐怖的數字不僅使得人們“談癌色變”,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鐘,因此,預防胃癌工作刻不容緩。
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如何預防胃癌的發(fā)生呢?
第一,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
任何年齡層次的人都應當養(yǎng)成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,工作再累再忙,也應當懂得釋放壓力,減輕負擔。
在日常生活中,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,可以使胃部獲得合理的調整與休息,大大降低罹患胃癌的發(fā)生率。
第二,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(tài)
據調查研究顯示,長期處于壓抑、沮喪的情緒中,罹患胃癌的發(fā)生率要比性格開朗外向的人群大得多,尤其是對于那些心理有問題,精神受過刺激的人群危險系數較高。
保持樂觀、積極的心態(tài)不但可以預防細胞癌變,還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發(fā)生率。
第三,定期做體檢
很多人總認為自己足夠年輕,身體足夠硬朗,癌癥不會找上門,每年的體檢可有可無。
其實不然,近年來,胃癌的患病人群越來越趨于年輕化,各個年紀層次的人都有患癌的例子。因此,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定期進行體檢,才可以有效降低“發(fā)現即晚期”的幾率。
第四,堅持運動
現代上班族與學生族大多都是久坐不動,時間一長,胃會變得一日不如一日,各種胃部疾病也會通通找上門。科學合理的鍛煉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,增強體質。
因此,對于胃病患者可以多進行戶外鍛煉,不僅可以抵御病毒的干擾,還可以達成健脾養(yǎng)胃的功效。
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就發(fā)展惡化的,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。
因此預防胃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,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方式,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(tài),并且對于胃癌知識具有一定的了解與科普,才能防患于未然,遠離胃癌的困擾與威脅。
來源:新浪微博 漫說健康
(文章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醫(yī)院刪除)
微信掃碼預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