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應對不能完全清除掉的乙肝病毒?
慢性乙肝病毒感染,其實大都是不能被徹底清除的。即使是派羅欣治療后出現(xiàn)了表面抗體(這只是很少數(shù)患者才有此幸運),仍可殘存少量病毒;對極大多數(shù)感染者,需要與乙肝病毒長期共處。難道就沒有策略應對了嗎?不同的感染狀態(tài),應該有不同的應對之道。
幾個問題:
1.如果打派羅欣打出抗體之后肝內還有病毒嗎?會不會過幾年、十幾年病毒不再復制,因為新陳代謝已經感染的肝細胞老死,新的細胞沒被感染,肝內就沒有病毒了,和正常人一樣能喝酒嗎?
2.如果出了抗體但肝內病毒低水平復制,還是會因為某些原因而復發(fā)嗎?
慢性感染的乙肝病毒為什么不能被徹底清除?
慢性乙肝病毒感染,其實是很難徹底清除的,有兩種情況:
1. 在長期感染中,病毒DNA能與肝細胞基因的DNA整合,整合的病毒是不能清除的。
2. 派羅欣治療表面抗原/抗體轉換后,肝細胞內仍有微量殘余的病毒,成為HBV的母體(cccDNA)存在。
整合的HBV DNA和乙肝病毒母體cccDNA存在于肝細胞的細胞核里,像是進了保險箱,藥物和免疫因子都進不去,整合病毒和母體病毒與肝細胞同存亡。
肝細胞要把人體吸收的營養(yǎng)物質新陳代謝,轉化為能量,供給人體生活和工作需要;還要肝細胞還要清除來自結腸(俗稱大腸,存儲糞便)的細菌毒素。肝臟是一座功能繁復而精細、無與倫比的生物化學工廠,一個肝細胞就是一家車間。肝細胞需要維持人的生命功能,其特點是破壞后能很快新生、不被破壞的肝細胞卻很少死亡。
有些輕度慢性肝炎恢復后的非活動性攜帶者,幾十年后,可能自己已經忘了有過乙肝病毒感染,有個別人如發(fā)生惡性腫瘤,用化療藥物嚴重抑制免疫,病毒可以天文數(shù)字指數(shù)水平復制,如不同時服抗病毒藥物,可能發(fā)生急性肝衰竭。
慢性感染的乙肝病毒是否都不能徹底清除呢?
肝細胞是人體最長壽命的組織細胞之一,乙肝病毒又與肝細胞同存亡,只是說明其存在時間非常長,最終能否徹底清除還是懸案。
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,上述有肝炎活動的只占25%,我們當前的問題只是這25%。
75%是最終沒有發(fā)病的慢性乙肝病毒無癥狀攜帶。大多數(shù)“大三陽”慢性無癥狀攜帶者如無煙酒嗜好和其他意外,男的每4~5年、女的每3~4年,病毒會降低1次方cp/ml,大多數(shù)分別會在45歲(男)和35歲(女)轉為血清病毒陰性的“小三陽”攜帶;然后再經過十幾年,“小三陽”攜帶會結束攜帶。因為沒有癥狀,許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。
對于經歷漫長歲月,最終結束慢性攜帶的人,按照倫理道德,不可能做肝穿刺檢查肝細胞病毒有未消失,因為對他們本人沒有實際意義。
慢性攜帶者怎樣應對乙肝病毒?
小兒和少年的“大三陽”慢性攜帶者,雖然絕大多數(shù)病毒水平都很高,一般是7~8次方cp/ml,但并無肝細胞炎癥,說明乙肝病毒本身并不引起直接引起肝細胞病變。有些人成年后免疫成熟,淋巴細胞攻擊感染病毒的肝細胞,才能引起肝炎,這才是慢性感染的25%。
“大三陽”慢性攜帶者與乙肝病毒“和平共處”,不需要抗病毒治療;沒有人體免疫的配合,抗病毒治療最終是無效的。所以,“大三陽”慢性攜帶者只須定期檢查肝功和病毒定量。
“和平相處”中會有一些“摩擦”(病毒爭奪細胞的生活物資),肝細胞經受輕微損害,隨年齡增長而累積,也會發(fā)生一些肝纖維化。有些學者提出:超過60歲的“大三陽”慢性攜帶者也應該抗病毒治療。
轉氨酶正常的“小三陽”感染,血清病毒水平反映肝內病毒數(shù)量和肝臟病變程度。國產試劑檢查病毒定量不到4次方cp/ml,不是活動性復制,對健康影響不大,還夠不上肝炎診斷,不是抗病毒治療的適應癥、但病情可能進展絕不能漏掉,必須每3~6個月檢查肝功和病毒定量。
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療的目的是什么?
別以為這個問題很簡單,其實有許多人存在認識誤區(qū),從而采取的策略有不同程度的誤差、甚至是方向性的南轅北轍。眾所周知當前乙肝的醫(yī)療環(huán)境存在種種問題,不少患者走過彎路、甚至損失慘重。就患者自身而言,對于治療目的不清楚是最重要的主觀因素之一。
抗病毒治療的目的主要是促使肝炎穩(wěn)定恢復,阻止向肝硬化和肝癌發(fā)展,簡而言之,就是要健康長壽。當前,應用一線核苷類藥(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)絕少耐藥、很少不良反應,能迅速控制炎癥活動、能使肝纖維化逆轉、能大幅度降低肝癌的發(fā)生率,對絕大多數(shù)肝炎患者,要健康長壽應該不是問題,替諾福韋對生育也很安全。
然而,許多患者顧慮“是藥(不包括中草藥)三分毒”,對現(xiàn)代科學研制、經嚴格臨床試驗的藥物抱有深刻的懷疑;更多患者因其需要長期服藥而猶豫遲疑,因此耽誤病情。請看常見的慢性?。焊哐獕?、糖尿病、心臟病、慢性腎炎、等等,哪一種慢性病不需要長期治療?慢性乙肝服一線核苷類藥就簡單、安全、療效而言,至少是最好的藥物之一。
派羅欣治療需要追求表面抗原/抗體轉換嗎?
派羅欣主要激發(fā)人體免疫力,最終獲得較穩(wěn)定的療效,表面抗原/抗體轉換后雖然還有病毒殘存,也能抑制其復制,當然不會復發(fā),可以認為已經痊愈。
如果派羅欣能夠獲得持續(xù)效應的絕對優(yōu)于核苷類藥。然而,能獲得 “療效三終點”的不足50%,還要扣除超過5%的復發(fā),在持續(xù)有效的患者中,獲得表面抗原/抗體轉換的只有5~8%。能否激發(fā)起充分的免疫反應有很大的個體差異,其實只能是“可遇而不可求”。把表面抗原/抗體轉換稱之為“金牌”是有害的市場炒作,盲目延長療程能追求到的其實很少,不只是浪費、精神和軀體消耗、還有不定的安全風險。
(文章部分圖文來源于網(wǎng)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醫(yī)院刪除)
微信掃碼預約